大力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加快推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培育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型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以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
制定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下稱《綱要》),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是黨中央在新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正在按照《綱要》擘畫的宏偉藍圖,全力做好新時代知識產權各項工作,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構建完善與新技術相適應的知識產權規則體系;持續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瞭望》: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還將開展哪些重點工作?
申長雨: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質量優先,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態勢更加顯著,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是知識產權大國地位牢固確立。截至2023年9月,我國有效發明專利和商標擁有量分別達到480.5萬件、4512.2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排名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二是知識產權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新修訂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順利實施。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的專利審查政策標準持續完善。
三是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持續加強。制定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專利開放許可等制度加快落地。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2.44%,有力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建立高標準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布局建設了103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啟動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
五是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明顯提升。啟動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專利、商標電子申請率均超99%。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實現省級層面全覆蓋。知識產權基礎數據實現“應開放盡開放”。
六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深化。推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華設立中國辦事處和上海仲裁與調解中心,合作建設101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持續深化“一帶一路”、中美歐日韓、金磚國家、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中非等多雙邊知識產權合作。推動實現244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知識產權相關內容履約。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重點從四方面持續開展工作。
一是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助力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包括加快推進商標法新一輪修訂,全面落實新修改的專利法實施細則,加快完成《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的修訂,加快建立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二是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加快推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培育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型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以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
三是切實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制定出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持續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效率,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網絡,加強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完善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與響應機制,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專業化、現代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大力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和國際合作,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全國一體化知識產權數字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利企便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平臺機制,加快建設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健全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網絡,妥善應對知識產權國際爭端,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加強數據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瞭望》:數字經濟時代,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和試點方面有哪些進展?
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統籌下,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部門的職能優勢,積極開展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和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第一,研究提出了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四個充分”的基本原則。一是充分考慮數據安全、公共利益和個人隱私;二是充分把握數據的特有屬性和產權制度的客觀規律;三是充分尊重數據處理者的勞動和相關投入;四是充分發揮數據對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第二,研究梳理了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保護對象、保護主體、賦權方式、權益內容、運用模式等。例如,我們提出數據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應符合3個條件,包括依法依規獲取,經過一定規則處理,并具有實用價值的數據集合。又如,我們提出賦權方式為登記確權,由數據處理者提出登記申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進行要件審查,確定是否予以登記。再如,數據權利人擁有對所登記數據的持有、使用、交易和收益等權利,同時可規制他人以不正當方式獲取和使用數據。這其中,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可作為數據的權屬證明。
第三,積極推動地方數據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以及深圳8個地方開展了試點工作,上線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已累計向經營主體頒發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超過2000份。各試點地方的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額已超過11億元。上海、廣東等地方知識產權局還與法院、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協作,實現協同保護。
推進知識產權應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瞭望》:國家知識產權局是如何通過知識產權賦能民營企業發展的?
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促進擴大民營制造業領域投資,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加強技術賦能,幫助民營企業找到好的投資項目。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民營企業精準對接,加強專利技術供給,幫助企業開發新的產品,增強在制造業領域投資的信心。目前還在進一步組織高校和科研機構盤活存量專利,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按照制造業產業細分領域向民營企業匹配推送專利技術,促成專利技術供需對接和轉移轉化。
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民營企業敢于投資。面向民營企業建立從技術研發,到產品制造,再到市場經營的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切實保護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讓民營企業敢于投資、安心經營。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和維權援助網絡,為民營企業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目前,我們已在全國布局建設了103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個制造業領域,備案企業超過12萬家。
三是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助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與國有大型銀行密切合作,協調推出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切實加大對民營制造業企業的知識產權融資支持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4950.3億元,同比增長52.9%。其中,融資金額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質押項目占71.6%,惠及中小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41.7%。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為契機,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保護、優化服務。特別是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培育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促進民營制造業領域投資,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營造良好知識產權環境促進外商投資
《瞭望》:國家知識產權局是如何營造良好知識產權環境促進外商投資的?
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我國成為全球企業投資的優選地、前沿技術的首推地和創新產品的首發地。
一是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機制。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多邊事務,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全面履行國際條約義務。持續推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高質量發展。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建立了知識產權合作關系。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32個國家建立專利審查高速路(PPH)。深度參與中美歐日韓、金磚國家、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中非等知識產權部門合作機制,構建起多邊、周邊、小多邊、雙邊“四邊聯動、協調推進”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新格局。
二是積極回應解決外資企業知識產權方面的關切和訴求。今年以來,我們多次召開外資企業知識產權座談會,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國際商標協會、中國歐盟商會等機構代表,以及杜比實驗室、特斯拉公司、雀巢集團、耐克公司、高通公司等企業負責人進行面對面深入交流,聽取并回應解決他們在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專利惡意無效和商標惡意搶注、網絡侵權等方面的關切。
三是依法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堅持對內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嚴厲打擊侵犯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行為,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侵權案件依法加快辦理。今年以來,相繼妥善處理涉及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泰國、丹麥等國家相關企業的多起知識產權糾紛,辦結多起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得到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等外資企業的高度評價。同時,在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備案的外資與合資企業超過4600家。調查顯示,這些年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滿意度穩步上升,去年達到了79.11分。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2238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進口1751.7億元,同比增長2.8%。這些數據都充分體現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認可。
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完善與外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繼續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和超大規模市場。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扈永順,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本文刊發于《瞭望》2023年第52期。
華智數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設立的國家專利導航項目(企業)研究和推廣中心,是中國知識產權發展聯盟發起單位、常務理事單位、知識產權大數據委員會牽頭單位。
國家專利導航
華智數創